查看原文
其他

脱下害羞的外衣

2016-12-14 灵犀 父母大学堂



害羞:因胆怯、怕生或做错了事怕人嗤笑而心中惶恐不安,难为情。害羞是一种害怕心理。担心自己的缺点暴露在阳光下,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,因而不敢表达自己。越是表达自己感到越害怕。害羞的感觉是所有人都在盯着我看,众目睽睽。


每个人都有害羞心理,适当的害羞对我们是有益的,适当的害羞可以阻止我们做傻事。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有羞耻感。人类从开始的不穿衣服,经过进化有了衣服,这也是文明的重大进步。如果我们都没有羞耻之心,那么这个世界将是可怕的。


过度害羞会伴随有性格内向、孤僻、敏感,害羞令我们苦恼的是给我们人际关系带来的不良后果。害羞表面上是针对外在的、外部的排斥,事实上是对自己的排斥,觉得自己在他人眼里不完美、可笑、滑稽、厌恶、一无是处。想要逃跑的感觉,事实是贬低自己,自我认知不明确。


害羞的原因:遗传因素。在遗传因素里含两个方面,一个是先天的,一个是父母性格遗传。

希波克拉底早就提出了体液学说,把人分为四种气质类型,包括多血质、胆汁质、粘液质和抑郁质。粘液质和抑郁质就是属于相对内向一些的。内向型的特点是主动性弱、反应不灵活、情绪兴奋性弱、速度属于缓慢型。刚出生的婴儿已经具备了某些气质类型,婴儿有容易型、困难型,容易哭闹易怒,脾气大、不易安抚、接受新环境慢,适应性差,这类婴儿占百分之十到十五,更加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宽容。有的婴儿见人就笑、就咿咿呀呀,就可以简单判断他是外向型。

随着环境的改变我们的性格、气质会有所改善,但并不能完全改变,比如从抑郁质完全变成多血质,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。但是如果主气质是抑郁质,通过培养增加一些多血质,是可以实现的。人是最复杂的动物,气质类型自然也不是单一的。想要脱下害羞的外衣,首先就要观察自己及我们的孩子天生的那部分是什么,然后才可以加以调整。


另外一个遗传是父母的性格是内向的,不善与人沟通,孩子自然传承父母的内向、不善交际。所以只是要求孩子活泼外向,是不科学的,孩子只是我们的一面镜子,我们也会发现只是要求孩子丢掉害羞,结果反而会越来越糟糕。


父母教养方式。

在害羞萌芽期贴标签。埃里克森提出人类发展有八个阶段,其中第二阶段是婴儿后期,年龄2-4岁。本阶段中人类主要面临的是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,本阶段中如果儿童形成的自主性超过羞怯与疑虑,那么就会形成意志的美德,如果不能成功解决,就会形成自我疑虑,也就是害羞。

这个时期之前宝宝4到8个月的时候,婴儿也会突然开始认生,不让陌生人抱。这时就有被认为是害羞的可能。在2岁到四岁这个阶段中,儿童要迅速形成许多的技能,他们要学会爬、走、跑、跳、推、拉、交谈、控制大小便,我们大人觉得这些都没什么,可是对于孩子来说,他从2岁真正的可以走稳到四岁时可以很流畅的用语言来表达自己,这个过程其实上是突飞猛进的。成长中伴随着挫折,父母也会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去引导、控制儿童的行为,而同时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主性,因此父母必须具备理智的忍耐精神和一定的人类发展规律的常识。父母如果不懂这些,会让儿童在挫折中感到“无力”而“害羞”。


孩子在见到叔叔阿姨的时候,开始往身后躲藏,这时候人们就会说孩子怎么害羞呢?而此时如果妈妈处理不当,也跟着说越长越不如以前了,连招呼都不知道给阿姨打了……这就相当于大家合力给孩子贴上了“害羞”的标签,也就是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。这个时候妈妈应该替孩子解围,可以说宝贝只是口渴了,想喝水。以免给孩子留下“害羞”的尴尬、阴影。

溺爱。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干,孩子有一点点事情,打个喷嚏就以为是感冒,嘘寒问暖,全面关注。包办代替会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,更大的伤害是孩子慢慢会觉得我什么都不会干,我是无用的,无价值感就是从这时开始的,作为人类最大的毁灭莫过于无价值感,孩子越不会做就越会认为我什么事情都做不成,恶性循环,再大一些自卑害羞就自然而然了。溺爱,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。这里有一个实验,科学家把一只成年猫和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猫的眼睛缝上,过了一段时间之后,再把它拆开,结果呢,成年猫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能看见的,而那只小猫就永远看不见了,这也是生物学上的“用进废退”。作为人类我们的规律也是一样的。过度关注、小题大做还会导致孩子敏感,就像含羞草一样,后来就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,害羞也就不稀奇了。


过度控制孩子。限制过多、恐吓过多。孩子什么都不能干,孩子的世界里只有“NO”,不要跑,不要跳,不要上树,不要动这个那个,不要……很多很多。吓唬更是常见,再哭不要你了,让捡垃圾的把你捡走,大灰狼。尤其老人带孩子,以安全为重中之重,把孩子看的很紧很紧。久而久之,孩子的世界里便没有了乐趣和好奇,最后形成习惯从而影响孩子正常发展。大了之后,害羞便很正常了,它的背后是胆小、害怕、畏缩。


过分挑剔、胡乱比较。有句话叫做鸡蛋里挑骨头,欲加之罪何患无辞,当想要挑剔的时候总能找到毛病和理由,总能成功,不是因为水平高,而是这世界上本就没有完美。挑剔的母亲一般都会伴随着叨叨,唠叨的威力强大到可以随时影响我们,当我们想要干一件事情的时候,妈妈的声音就会跑出来,阻碍我们,长时间的叨叨会内化成我们的习惯。被挑剔的孩子最后只学会挑剔和不自信,缩手缩脚,也是害羞的原因,害羞是表面,底层是不自信。


比较,只要有比较,就没有公平,比较一定是在拿缺点和优点比较。80后的人们对此深有体会,现在我们是父母了,可以选择不要孩子再传承我们的痛苦。


阻碍孩子交际。我一个朋友家的爷爷奶奶是医生,洗手一定要用杀菌超强的洗液,并且还要洗四五遍,喝水要喝纯净水,餐具一定是消过毒的,不能去教室游戏因为地板太脏,出门不能乱碰东西因为到处是细菌。所有人都不好,不能跟其他的小朋友有接触,细菌。就像《虎妈猫爸》里的场景一样,总是用嫌弃的眼光看任何人,这样的环境,孩子自然不会有朋友,孩子没有和小伙伴玩的乐趣和经验,所以也不具有交际能力,长大之后融入不了集体,自信荡然无存。害羞就会是这类孩子一个很好的保护伞,再加上家长不管这些,只管给孩子扣上害羞的帽子,慢慢孩子也就开始怀疑自己,产生了自我认同,自然变得性格内向。

害羞的危害:社交恐怖症、压抑、抑郁、自卑。

《脱下害羞的外衣》……




【父母学堂】为“爱”找到归宿,为“情”开一道法门!“爱”是大爱无疆的爱,“情”是万物有情的情!



猜你喜欢





2个问题

逼孩子努力,不如给他自制力

(点击标题即可阅读)

更多精彩文章搜索并关注 fmxt211 (长按可复制)查看"历史消息"

看完再点个↓↓再走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